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华章。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铸就了中华民族强大持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沃土,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基石。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恢宏磅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奋斗征程,蕴含着中华民族远大崇高、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贯穿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追求、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筑起的精神高地,是流淌在中国人民血脉中的强大文化基因。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遵循。“两个结合”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所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努力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发展遵循。
深刻把握中国历史实践与当代实践,积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智慧。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是建设现代性文明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造是建设现代性文明的战略要求。积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智慧,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在斗争实践中萌发的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使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与主动精神,在砥砺拼搏的生动实践中璧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秉持开放包容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吐故纳新、和实生物的开放史,内在蕴含着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哲学智慧。新时代新征程,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辉煌.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聚焦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植根中国大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创造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秉持开放包容,深化交流借鉴,用尊重、欣赏的态度对待其他文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如果思想僵化、墨守成规、食洋不化,没有与时俱进的勇气、推陈出新的志气、奋发向上的骨气,不仅难以形成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繁荣格局,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也因包容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人类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流变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形态。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值得尊重。不同文明延续着不同国家的精神血脉,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时代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中的优秀文明成果,在相互尊重、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中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加烷紫嫣红、欣欣向荣。
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创造“新文上勉励全党同志砥砺奋进,“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化”就是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新时代新征程,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既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古老中华民族以青春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要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为悠久中华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新能。
坚持守正创新
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持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文化繁荣,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守正,就是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只有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守正,就是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历经数干年的历史演变,始终在交流融合中保持着高度的民族主体意识,彰显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引领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夯实中国人民共同的文化基础。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以时代责任、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创造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揭示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既恪守正道,在守正中擎旗稳舵、保持航向,也寻求突破,在创新中紧跟时代、发掘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在铭记传统、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承古启今、与时俱进,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廉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思想伟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聚焦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落细落实“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切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威尼斯wnsr888(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03日第A01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689&eid=47731&sid=220766&idate=12_2023-11-03